7月8日,烈日当空,室外温度高达36摄氏度,可万年县各级党员干部和当地群众却冒着酷暑,在万年河和乐安河边等滨湖地区河流圩堤上查险。
“酷暑中多走一米,大堤就多一份安全。”梓埠镇党员干部陶裕涛和巡防队员们,头戴黄色草帽,袖口挂着红袖章,手拿铁锹,一步接一步,一个段点接一个段点,正在梓埠联圩段巡堤。自从入汛以来,守堤的队员们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。陶裕涛介绍,万年河梓埠联圩段是全省十大联圩之一,全长10.5公里,现在这里已经实行24小时值班制,每公里有10个人负责巡逻。陶裕涛说,由于万年河和乐安河水位已超过警戒线,巡堤工作要特别仔细,先看迎水坡,回来再看背水坡,每公里一个来回要走两个小时。正常情况下上、下午各巡堤一次,现在形势危急,晚上又增加了一次。
记者看到陶裕涛手拿铁锹东捣捣、西戳戳,遇见松软的草皮还用脚踩踩,一个小时的迎水坡巡查中未发现异常情况。返回时检查背水坡,没走多远,陶裕涛就指着前方一片花生地里的水渍告诉记者:越是气温高地面干燥,就越要小心,往往干燥的天气最能发现险情。前方的水渍就是因为河水超出警戒线后,水坝里面的水已经往外渗透的表现。他说,目前镇里的民兵已经开始在这片水渍地上搭建帐篷,准备驻坝观察;后方的物资已储备充足,一有险情可立即调用。
在巡堤过程中,当地群众也发挥了积极作用。齐埠镇溏背村沈长圩全长4.8公里,保护着下游两个村委会,约3000人和4000余亩农田。7月7日17时30分左右,一村民在锄草过程中发现有泡泉,立即向巡堤干部报告。随后县领导率领技术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抢险。凌晨12时,险情终于得到控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