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4年世界杯上,联邦德国队与智利队分在了同一个小组,两支球队并不在同一水平线上,但日耳曼领袖贝肯鲍尔在谈到对手的时候,却表示“自己是欧洲的菲格罗亚”。别说现在的球迷听得一头雾水,当年如果不是特别关注足球的随性看客,也不会了解这句话的深意。
从字面意思来解读,那就是智利阵中有一名优秀的中后卫(自由人),强大到让贝肯鲍尔都以提到他为荣,然而这个名字却让人觉得那么陌生。不过就在近期,随着《法国足球》杂志公布了历史最佳阵容的候选名单,埃利亚斯-菲格罗亚这个名字,成为了拉美足球圈热议的话题。
准确地说,因为历史最佳中卫的10人榜单中,居然没有出现菲格罗亚的名字,这让很多美洲球迷特别是智利球迷感到异常愤怒。那么这位菲格罗亚先生究竟是何许人也,为何在半个世纪之后在还能激起民愤,多数球迷却没听过这个名字?今天笔者就来聊聊他的故事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读。
一般认为贝肯鲍尔是全能型自由人的集大成者,生于1945年的足球皇帝,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足坛最知名的中卫,连传奇的博比-摩尔都要逊他三分。但在当时资深的足球评论员看来,1946年生人的菲格罗亚,完全可以与贝皇分庭抗礼。
在国际足联世纪之交的各类评选中,菲格罗亚成了榜单的常客,他被评为20世纪南美最佳后卫,20世纪南美第8球星,即便在世界范围的世纪评选中,他也高居第37位。在他踢球的时代,非欧球员不能参评金球奖,但1971年设立的南美足球先生,也是含金量十足的荣誉。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改制之前,诸如贝利、济科、马拉多纳、肯佩斯等巨星都曾斩获南美先生,而菲格罗亚从1974年到1976年实现了三连庄,他称霸之前一年的得主是贝利,三连之后一年的得主是济科。
菲格罗亚是真正意义上的天才球员,他的身体条件完美契合了顶级中卫的要求,1米86的身高放到今天都不吃亏,在当时更是有一定的优势。后卫球员时常要进行肉搏,菲格罗亚的对抗能力也很出众,在空中球的争夺中成功率极高。
与此同时,他还拥有出众的柔韧性,这能保证它在极端的危局下,依然能用各种不常规的动作处理球,从而化解险情。另外他虽然显得高大威猛,但绝对速度并不慢,只有在连续高强度的转身等情况下,才会稍显滞后。
作为一名防守球员,他的预判能力堪称历史顶级,经常能提前看穿球路和对手的移动方向,并且果断下脚进行铲断。他是球场上的谦谦君子,看似凶狠的铲球基本是干净利落的,几乎没有严重伤害对手的案例出现。
出众的防守球员,多数都是他这种具备通感能力的先知,必须要比对手反应更快,才能化险为夷。如果在发现危险之后再扮演莽夫,效果不会很好,在空中球的防守中,菲格罗亚争顶能力强也是基于提前移动实现的,这方面他的实用价值与观赏性不亚于西雷阿与博比-摩尔。
当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,自由人是全队的掌舵核心,在防守之外还需要担负起组织进攻的重任,由攻转守的第一脚出球显得尤为关键。贝肯鲍尔的特点是勇猛刚毅,他偏爱用长传发动进攻,自己前插得分也很常见;菲格罗亚的控球能力看上去更好一些,经常在从容摆脱之后,用一脚看似不经意的短传吹响反击的号角。在生涯的巅峰期,菲格罗亚也打进过几十粒进球,他的头槌得分能力相当出众,即便没法比肩拉莫斯,也差不了太多。
无论是在南美大众,还是在主流足球圈的行家眼中,菲格罗亚都是当仁不让的南美历史最佳中卫,各种评选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,作为中卫他的个人奖项几乎拿到手软,对手还都是中前场的拉美巨擘。
作为一名殿堂级的顶尖中卫,菲格罗亚相比于贝肯鲍尔、巴雷西甚至帕萨雷拉,名气都小了很多,特别是在拉美圈子以外,知道他的基本都是资深足球爱好者。按照常理来说,是金子就会发光,过得再久也会被人注意到,菲格罗亚目前的低知名度,是很多原因综合在一起造成的。
首先智利并非足球强国,虽然偶有挑落巴西或者阿根廷的惊艳表现,但整体上来看并没有多少亮点。1962年他们在本土拿下了世界杯第三,彼时还不满16岁的菲格罗亚没赶上,也算是命中注定的遗憾。
由于当时的信息传播不发达,菲格罗亚还一直在南美联赛踢球,非南美球迷了解他这样的球星,基本只能通过世界杯,指望多少年都不一定能参加上的洲际杯并不现实。其实菲格罗亚在1966年和1974年世界杯上的发挥相当出彩,前一届算是最佳新人的有力争夺者,后一届更是与贝皇一起入选了最佳阵容。
但那时的智利队整体水平不行,比起最近10年差距都很明显,他们无法从小组赛突围,哪怕菲格罗亚个人的表演引起了圈内人士的关注,广大球迷依然不会关注这种弱队的核心中卫。
俱乐部层面,菲格罗亚在智利国内、乌拉圭和巴西都创造过辉煌,也拿到了很多锦标,唯一的遗憾就是始终没染指过南美解放者杯。其实在这几段漫长的岁月中,他效力的联赛多数在世界范围内来看都是顶级水准,球队成绩与个人荣誉都不缺,但没到欧洲效力对他的声名传播还是有一定的影响。
1971年的时候,皇马其实向他发出过邀请,但当时的巴西联赛聚集了贝利、托斯唐等巨星,南美人真正心向往之的并非欧洲。可是半个世纪之后,欧洲联赛成了足坛的绝对中坚,他们的历史人物会被反复传颂,这其中自然没有菲格罗亚的身影。
而在如今的年代,由于南美足球特别是联赛整体式微,即便是(菲格罗亚曾效力的)乌拉圭的佩纳罗尔,以及巴西的国际队,都没有多大的影响力,他们历史上的那些球星,也只有本队或者本国的球迷关注。
对于中国球迷来说,只有一些内部研究人员能看到1974年世界杯的部分比赛,普通观众是从1978年才开始接触这项赛事的,帕萨雷拉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,至于菲格罗亚那是连名字都不曾听说过的存在。即便1982年世界杯他依然率队出征伊比利亚,将满36岁的老将早已无力回天,也不会掀起什么波澜。
从《法国足球》给出的10人候选名单来看,上榜的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,而且他们都属于荣誉拿到手软的类型,世界杯冠军基本是标配,最差也得有欧洲杯或者几个欧冠护体。
所以在笔者看来,菲格罗亚之所以落选,缺乏重要奖杯是根本原因,论综合能力来说的话,这份榜单中的任何人都不敢说压他一头,只能说团队荣誉占了上风。指望智利拿下世界杯并不现实,即便曾经斩获南解在这个时代也无法令人信服,如果他当年能加盟皇马,并且拿到两三个欧冠冠军,说不定就能扭转当下被动的局面。
主观来说,菲格罗亚是笔者最喜欢的中卫之一,他没进最终的大名单我当然感到失望,但有些事情无法更改就不必深究了。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,就是希望更多的中国球迷能对他有所了解,知道曾经有这样一位人物,能跟贝肯鲍尔齐名,这就足够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