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5年4月,苏军已逼近德国首都柏林。此时,纳粹的头目们或是匆忙逃跑,或是打算畏罪自杀。谁能想象到曾经不可一世的帝国元帅戈林、盖世太保的头目希姆莱等站在纳粹权力核心的几个人,都落了狼狈的下场。至今仍有不少人对卡尔·邓尼茨接任了元首的职位而感到意外,实际上早在数年前,纳粹高层还有另外一个“法定继承人”,他叫鲁道夫·沃尔特·理查德·赫斯。
赫斯出身不错,父亲是商人,家境富裕。不过,他却不喜欢经营致富,反而对理科非常感兴趣。然而考入慕尼黑大学后,赫斯先是同著名的卡尔·豪斯霍弗尔交往密切,深受地缘政治学影响;一战前后又受到纳粹和希特勒本人影响。尤其是在“啤酒馆暴动”被捕后,他有机会阅读了《我的奋斗》,更是对这位纳粹狂魔佩服得五体投地。
1920年7月1日,赫斯加入纳粹党,成为第16名党员。在一次讲话结束后,赫斯怀着极为崇拜和激动的心情写下一篇名为《领导德国恢复旧日光荣地位的人应当是怎样的人》的文章,狠狠地鼓吹了一番纳粹,因而受到赏识。1925年纳粹党重组后,赫斯的地位不断提升;1932年,赫斯晋升为党卫军上将;1939年8月20日,他被任命为副元首,还被定为戈林之后的元首继承人。
按理说,混到这份儿上也该知足了,然而赫斯却做了一件非常诡异的事情:他留下一封信,然后乘坐私自改装的飞机跑道英国去了。原来,二战爆发后,政客们的地位有所下降,能够统兵作战的将军们成为主角。像戈林这样有军队背景的领导人更加受宠,赫斯突然有种失落感。另外,1941年5月,“海狮计划”陷入僵局,德国又在准备入侵苏联,赫斯决定孤注一掷豪赌一把。
当时赫斯已被禁止飞行,但赫斯重金聘用著名设计师威利·梅塞施密特为其设计了一款远程飞机。1941年5月11日,他乘坐这架飞机,带着一份和平协议降落在英国,希望同英国方面达成协议:双方在现有的基础上停战,并对全球利益重新瓜分。这其中就包括德军从法国撤兵、承认阿比西尼亚和红海等为英国势力范围等,作为条件,英国必须承认德国在中欧的利益,还必须断绝与美国的来往。赫斯的条件很诱人,英国方面也确实做了充分考虑。
赫斯可谓是考虑得非常周全,在离开德国前留下的信件中,他专门提到如果自己的“使命”完成,那么德国和英国将会停战,这是大功一件;如果计划失败,那么就请元首和各位领导人把他当成神经病发作就行了。1941年5月10日深夜,元首读完这封信,居然很淡定地问“赫斯现在在哪儿”。随后,他向戈林和里宾特洛甫通知了这个消息,却耐心地等待来自赫斯的电报。
从这点来看,希特勒本人大概也希望能够同英国方面达成停战协议。然而苦苦等待后,赫斯方面依旧没有半点回音,赫斯的副官被逮捕,随后,德国方面解除了赫斯的职权,并通过电台通告此事。英国电台也确认赫斯正身处英国,纳粹则将赫斯的行为归咎于其“精神失常,处于幻觉之中”。最后,赫斯的举动被定义为叛逃。
值得一提的是,虽然成了叛徒,赫斯的家人却并没有收到多少为难。相反,赫斯的父亲病逝后,其母亲还收到了来自元首的私人唁电。这位纳粹二号元首继承人的诡异举动,也成了一大历史谜团。据专家分析,他其实是中了英国情报机构设下的圈套。作为赫斯的联络人,英国汉密尔顿公爵似乎对赫斯的动向了如指掌,还曾亲自驾机升空观察。
之后,赫斯一直被软禁在英国。1945年10月8日,他被押送到纽伦堡进行审判。1946年10月1日,赫斯被判处终身监禁。他也算非常倒霉,大多数被判处终身监禁甚至是死刑的罪犯,最终都得到减刑,有的还提前出狱。1966年10月,阿尔贝特·施佩尔等人被释放,赫斯却依旧被关在史潘道监狱中,还被戏称为“世界上最孤独的人”。
他的生活非常枯燥单调,虽然牢房里有电视,却不能接触任何新闻;虽然可以阅读3份报纸,每月还能阅读家人提供的4本书,但所有与战后世界有关的内容全部被剪掉。每晚十点强制熄灯,每月只能同1位亲人接触一次。连来往信件都有字数规定,不能超过1300字的篇幅。联邦德国政府方面则派遣了由苏、美、英、法四国组成的监狱长和30名士兵看守,为了关押他一人,在24年的时间内产生的费用就多达2650万马克。即便如此,赫斯仍声称自己不会请求宽恕,因为比起自由,“对我来说名誉更重要”。
如此规格的关押很难不让人相信赫斯身上有蹊跷,他的死同样也是疑团重重。1987年8月,赫斯在监狱的避暑别墅中被发现上吊自杀,然而经过验尸发现,他脖子上的勒痕有反复缠绕的迹象;自杀所用的电缆,也并非监狱中的物品。另外,在他死后不久,整座别墅立马被夷为平地,其私人物品也不知所踪。有学者认为,赫斯即将得到释放;也许正是他身上的某些秘密会对某些国家不利,也最终夺走了他的生命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